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原始社会的博客

让自己的心情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日志

 
 
关于我

思想孤独。按人生顺序,曾在农村种过地,在大学读过书,在工厂搞过技术研究,做过文字编辑,当过信访接待,干过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现热衷浏览网页、经营自己的博客。

古诗重读12 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  

2011-06-08 10:03:07|  分类: 诗词赏析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贞元16年(800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因上书言事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部。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相传老妪也能作解。

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重要方面。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一云:“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殆与元气相侔,至长韵大篇,动数百千言,而顺适惬当,句句如一,无争张牵强之态,此岂撚断吟须、悲鸣口吻者之所能至哉?而世或以浅显轻之,盖不足与言矣。”

《长恨歌》是白居易35岁时所作,陈鸿于其同时写了一篇《长恨歌传》。歌和传都以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传文有云:“元和元年(806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在社会上流传已久,诗以传说为素材,所谓“感其事”,当然是对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的同情;而作者创作此诗的目的则又意图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垂作历史教训。这两者间实际上是有矛盾的,因而反映在此诗时,主题思想也变得很复杂。

而在于艺术上,此诗在一气舒卷之中,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音节上则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特别显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便于理解和歌唱。当时号为“元和体”,又称为“千字律诗”,影响极其深远。

  评论这张
 
阅读(195)|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